找回密码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 
 
 
 
查看: 3734|回复: 31

转贴:日本刀异议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5-4-11 09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这是一刀友在QQ上发来的文章,觉得很有意思,就贴给大家:


出口主力归出口主力,不见得代表日本刀真的那么棒,  在下看过Discovery、也看过NHK、学研、河出书房的书,甚至自己拿过刀,  结果得到的结论是:外国人都认为日本刀很好用、非常赞,  但是日本人(尤其是懂剑道、居合道的人)却多半不赞同这个意见,  而会认为武士刀是一种“观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”的武器,  至于没有什么武术修为的在下,当时试用过之后,  只觉“原来实际威力不过如此尔尔”,真是标准的“见面不如闻名”。  (要说好用,个人认为沙西米刀或开山刀都还比武士刀好用,  经过同一人测试后,发觉武士刀根本是以重量取胜,  扣除了那可怕的重量因素的话,三者的破坏力差不了太多,  而且武士刀的保养手续非常麻烦,坦白讲,在下认为这是“观用兵器”。)  个人使用经验+书本归结结论:    1.日本刀本身材质偏软(Discovery也做出同一结论),  可能有“防止折断”的弹性,但是刀锋非常容易缺口。  2.真正的高手都知道:武士刀杀伤力最强的部分,在刀锋前端五公分那一带,  (即“弯刀尖端”,武士刀威力最强的部分就在那里)  但是在连砍带劈的时候,不可能只靠那五公分杀敌,  有时使用者会用后端刀锋(接近刀柄处)砍,不过越接近刀柄,避震力越差,  短时间使用也就算了,长时间使用的话,不是缺口、就是刀子断掉。  3.事实上,武士刀的“斩れ味”的确相当好,  (国宝“童子切安纲”曾经创下“一刀斩断六具人体”的纪录)  但是要发挥最大的斩れ味,需要有一定的剑术造诣,  不是每个人随便拿起武士刀乱挥就可以斩断六具人体的。  有经验的人在斩击时会避开人体的骨头,但是乱战中,  有经验的人在斩击时会避开人体的骨头,但是乱战中,  根本没有那个时间让使用者考虑“我这刀下去会不会砍到骨头”。  (大太刀=野太刀的一种,但野太刀不完全等于大太刀,  在一些刀剑专书里头,似乎不喜欢使用野太刀这个名词,不知是何因由?)  俗称的“野太刀”的长度有时会更长(在下看过的最高纪录:180公分),  不过这种武器非得双手使用不可,而且必须“背在背后”而非“挂在腰际”。  这种刀威力高不高是见仁见智,不过在下可以肯定的是:  这种武器顶多只能在平地上使用,绝对不适合在马背上用。    以在下这种身材(160公分,以战国平均水准算稍高)而言,  在“从背上拔出一般打刀(六十公分)”时,就已经差点砍到自己了,  (在下当天拔刀时拔得卡卡作响,武士刀的主人被在下吓出一身冷汗)  要骑在马背上(多少会有震动)、从背上拔出“野太刀”,这恐怕会更危险。  在下之前曾经问过同一个问题(当时没考虑到弓长问题,倒是对方主动提到),  结果得到的回答是:日本人握弓的位置颇低(弓总长三分之二处),而不是正中央,  因此虽说弓身较长,只要经过一定的练习,在马背上左右开弓不是不可能。  (当时本来想请他实地演练,但是一时之间找不到迷你马,  因此只好委屈他一点、请他骑在五层跳箱上头演练,  结果“左右开弓”成功,只是姿势看来极为难看就是了......-_-;)  在下之前在文章里头也提过:西方人多半对武士刀赞誉有加,  Discovery的节目就是基于这个观点作出来的东西,  但是事实上,不论是看过往可考的维修记录、武士刀本身的结构,  或者是在下自己拿刀的实验结果,在下很难认同这个意见。  或许武士刀的刀锋部分当得起这个评语,  但是这跟整把武士刀好不好用没有绝对关系。  只要看过武士刀照片的人多半都知道:武士刀的刀柄是可以拆卸的,  但是只要刀柄里头的钉子(木制,在下一时忘记那根钉子的正式称呼)断掉,  整把刀会当场解体,除非使用者抱着手指断了也无所谓的觉悟,否则根本无法使用。  而很不幸的,在斩击的时候,刀柄必然必须承受某种程度的反冲力,  钉子自然也容易受到震动而损坏,因此如果使用者不太会用刀、  不懂得怎么把冲击力分散到刀柄以外的地方的话,  可能砍不到十分钟,那根钉子就会宣告阵亡。     而且根据成濑关次(刀剑修复家,在中日战争时,曾前往前线修刀)的纪录,  日本刀“非常容易受损,且保存不易”:  拿武士刀去砍石头、砍铁甲等较坚硬的东西的话,  武士刀的刀锋多半会当场出现缺口;  (打仗的时候,砍到石头的机率可能不高,但是砍到铁甲的机率可就很高了)  而且因为武士刀刀身很有韧性,刀刃不会因此马上断成两截,而是当场弯掉,  不过不论怎么说,一把“已经缺口+弯掉”的武士刀,  在实战上能发挥多少威力?恐怕也是个很大的问题。  除此之外,由于日本刀本身容易锈蚀,必须常常上油保养,  甚至每隔几天就必须完全拆解、上油整理一次,  (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,只要家里头有搜藏昂贵日本刀的人都知道:  如果想维持这把刀的价值,大概就得每两三天拿出来上油、察看状况一次,  如果懒得上油的话,那把刀大概必须储存在可以控制温度、湿度的环境,  不然武士刀会很容易生锈、甚至损毁。)  要是不这么做的话,武士刀本身的强度会受到影响,  甚至可能会“生锈生到拔不出来”(成濑关次修理过这样的刀)。  关于得不得心应手这个问题,恐怕是见仁见智。  在下自己拿武士刀真刀(江户时期作品,总重量4.57公斤)试砍过原木茶几,  (在下160公分、52公斤,身材跟战国时代的武士差不了太多)  坦白说:扣除武士刀本身的“重量因素”不提的话,武士刀的表现实在不算很好,  在下拿武士刀可以砍下茶几一角,  但是在下拿西瓜刀、沙西米刀(当然要磨利),照样可以把原木茶几砍缺一角。  而且在砍的时候,在下反倒觉得有弯度的武士刀用来不是很顺手,  (要挥武士刀,不是双手动一动就可以的,如果不配上步伐的话,  根本无法挥刀,整个人会被武士刀拖着跑。)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5-4-11 09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砍下去的时候往往跟自己原本瞄准的目标不同、会砍到不太正确的地方。  如果以“折断率”来做基准的话,武士刀当然比西洋剑优秀,  因为武士刀只会“弯”、不会“断”,  而就算承受极大的冲击力,武士刀的刀柄里那根钉子也会身先士卒的断掉、  再怎么断也断不到武士刀刀身。  但是一把弯掉的刀、或者是一把没有刀柄的刀能不能够继续拿来战斗?  这恐怕有很大的问题。  更何况武士刀不但会弯、还会缺口,  砍到最后,武士刀就算没有弯,大概也已经砍得跟锯子差不多了,  (如果有兴趣的话,建议各位可以去找找看“池田屋事件”后的刀拓,  在下以前看过一次:真的很可怕,武士刀竟然被砍出那么多缺口,  看起来比锯子还要像锯子......)  在这种情况下,武士刀没断是一回事,有没有办法继续战斗又是一回事。  所以武士刀本身的韧度的确值得赞赏,  但是只凭这一点,是不是就可以让我们断定武士刀是“冷兵器的终极兵器”?  在下个人持保留态度。  --  根据日本刀剑鉴赏家的说法,足利义辉在遭到三好、松永军围攻时,  把所有秘藏的名刀(据说共三十多把)拿出来、  一把一把脱鞘插在自己卧室的榻榻米上(想像起来颇为壮观),  然后从里头随便拿一把起来、出去杀敌,  等到刀子砍钝了以后,义辉就把砍钝的刀丢在一边、回自己的卧室换刀再战。  就连义辉这种“剑圣冢原卜传直传弟子、号称剑圣将军”的剑术大家、  可以“以一敌百”(甫庵信长记把他写得颇为神勇,真是一代猛男......)  的职业杀手级人物都免不了把刀砍得像锯子一样了,  更遑论是一般人?  更何况就连义辉这种高手也不敢“拿着砍得像锯子一样的刀战斗”,  那么在刀子缺口、弯掉以后,还有多少人能拿着这种武士刀战斗?恐怕会很有问题。     轻微的“刀锋变钝”的话倒还好,问题最大、也最常发生的情况是“缺口”:  万一武士刀刀锋缺口的话,磨利非得交由专人处理不可,  不然轻则影响刀用起来的手感,重则可能对刀身的强度产生致命的影响  (磨的技术不好,刀可能会变得很容易断),  不是随便任何一个人拿起磨刀石说磨就可以磨的。  (“太平记”里头,有足利基氏“大刀砍钝以后,立刻拿出随身小刀‘削’大刀、  把大刀重新磨利之后再战”的记载,但是这是非常紧急的情况,不是常态,  那把刀经过足利基氏这么一削,可能已经受到相当严重的损害,  虽说后文没有交代,但是在下相信:足利基氏以后大概不会再带这把刀出战了。)  而且武士刀如果缺口过度严重(缺的很深)的话,  除了重铸(会对刀身强度造成毁灭性破坏,“一期一振”就是个好例子),  就只剩下研短一途可走,但是研短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良的技术,  不是在战场最前线可以进行的工程。  日本刀利归利,但是一把刀不是以“利”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。  依据成濑关次的说法,他在最前线时,有一位汽车修理师傅出身的小兵打了一把刀,  (材料:当时造汽车用的上等钢铁)  从美感(所谓“名刀”的最大价值)、形制来看,  那把刀乏善可陈、实在不怎么样(据说看来有点像杀猪刀),  但是从利度来看,那把刀简直可用“斩钉截铁、锐不可当”八个字来形容。  现在一般人衡量“武士刀”价值的准绳,在于其形体上的美感,  而不是在这把武士刀利不利。  事实上,被讴歌为超级名刀的“正宗”利度也不怎么样  (成濑关次修过,留下的纪录谓“利度普通,跟一把便宜货没什么两样”)  但是就因为这把刀是“正宗”、造型美丽,身价就硬是比人家贵上好几倍。    镰仓时代名工不少(“正宗十哲”多半都是那个时代的人),  但是绝对没有什么“最精华时代在镰仓时期”这种说法,  毕竟镰仓时期多名工,其他时期名工也不少,从武士刀的整体发展历史来看,  我们看不出“镰仓时代的刀匠特别多”这种情形。  而且就像在下刚刚提到过的:自古以来,  所谓“名武士刀”的鉴赏基准就是“刀子长得漂亮”、跟利不利没有绝对的关系。  依照江户时代留下来的试斩记录,镰仓时代的刀工在试斩上几乎全军覆没,  (以武士刀的最原始目的“实战”而言,这是种非常丢人的纪录)  不用说平安时代的传说名工(大原安纲等人),  就连室町、战国、江户时代的刀工,都还有一大票比镰仓刀工更锐利的作品,  而且其中有不少刀工的刀不但具备“利”这个要素,在美学上也颇有鉴赏价值。  (其中比较有名的刀工:南北朝时代的长谷部国重、室町时代的千五村正、  战国时的和泉守兼定、江户时代的大和守安定、长增祢虎彻等。)  根据江户时代的试斩记录(操刀者:山田朝右卫门),  在“试斩者拿着刀子,从高处飞跃而下、斩击素肌(只穿衣服,没穿铠甲)人体”时,  “童子切安纲”(日本国宝)创下“一刀斩断六具人体”的暴力纪录,  “关兼房”更可怕,一刀斩断了七具人体,  而在江户时代为很多武士爱用的江户刀工“大和守安定”,  也有斩断三~五具人体的纪录存在;  而在“试斩者拿着刀子,站在平地上对素肌人体挥刀”时,  “三池光世”(最有名的一把叫“大典太光世”,日本国宝)创下“斩断两具人体,  但砍到在第三具人体的背骨时被挡住”的恐怖纪录。    但是基本上,这些试验记录都做不得准:  1.“飞跃而下”这种斩法在实战中几乎不可能使用。  2.实战时,敌方会穿有铠甲,但是这些试斩人体有时裸体、有时只穿衣服,  (当时一概都写“素肌”,所以很难分辨,但是可以肯定  3.试斩人体都是尸体,容许试斩者在上头瞄准很久、  或者是在堆叠时动手脚(避免砍到骨头损伤刀身),  但是在实战时,只要迟疑一秒,敌军的武器可能就招呼过来了,  根本不容许持刀者犹豫太久。  武士刀本来就不是什么适于实战使用的兵器,  自古以来,决定武士刀价值高低的在于其美感、而不是这把刀利不利,  楠木正行、朝仓敏景两人也都说过“与其花大钱买武士刀,  不如买长枪(或便宜的武器)比较实在”,足证这个观点自古即存。  在战国时代,武士刀是不被列入“武器”范围的,  所以在长岛会战时,已经被解除武装的一揆方遭受织田军扫射,才能“拔刀而战”;  (进入桃山时代以后,秀吉把武士刀列入缴械范围之内,  但是与其说秀吉把武士刀当成武器,还不如说秀吉打算彻底摧毁民间武力,  所以只要有杀伤力、可以拿来战斗的东西,一概都列入秀吉的“武器”名单里头)  而在下之前也提过足利义辉:以足利义辉那种经过千锤百炼的剑术,  加上足利将军家中秘藏的名刀(价钱恐怕都是一千五百万日币起跳的那种大名物),  况且前去袭击义辉的可是一般士卒(铠甲薄+刀枪等级普通),  竟然还是可以让义辉把武士刀砍得像锯子一样、  逼得义辉不得不“回卧室换刀再战”,  在在证明武士刀的“锋利”跟“韧性”绝对没有赖山阳等后人渲染的那么夸张。  如果说武士刀真的那么“锋利”而“具有韧性”的话,理当是实战时的最佳良伴,  但是不用说会带兵打仗的楠木、朝仓敏景(这老头可是很厉害的),  就连足利义辉那种高手拿着超级名刀都必须“换刀再战”,  而不是一把武士刀从头用到尾,那么一般人拿着等级一般的刀又能战斗多久?  更何况从过往的实战、江户时代的试斩记录看来,  “好刀”利不利、适不适合实战本来就是个很吊诡的问题。     而在幕末鸟羽伏见会战时,进城的天皇军更是惊讶:  因为那些幕府军高级将领遗留下来的武士刀“虽然贵,但是又细又长,  看来像装饰品,一点都不像有战斗力的武器”。  成濑关次在修理武士刀时,也多次提到“武士刀的脆弱超乎一般人想像”,  在他的修理记录中,他修过好几把缺口的正宗、  甚至还修过整把断裂的村正,这也在在证明武士刀“好刀”不见得真的能拿去实战。  就算不看这些“大昔”(很久很久以前)的纪录好了,  在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时,由他的学生兼爱人森田必胜介错,  森田先生本身的剑道造诣不差(据说也是段位高手)、用的也是名刀,  问题是在介错时,“一刀下去砍不断首级”,结果只好像拖锯子一样来回拖,  好不容易才把三岛由纪夫的头给砍了下来  (据说当时三岛由纪夫“哀嚎声声传室外”,想必颇痛......)  以上的纪录、实验结果,  在在证明武士刀“在静态状况下使用还可以,在实战中使用,  除非对方拿的武器也是武士刀,不然简直等于找死行为”。  事实上,幸好在下当天用的不是最精华的好刀,不然试验出来的结果可能更难看。  在之前提供在下普通武士刀试斩的大哥帮忙引荐之下,  在下去日本时曾经亲眼看过超级名刀“和泉守兼定”,  (价值日币一千万,被供在玻璃柜里头,  由于价格实在太贵、不容许半点差错,那位收藏家没有拿出来给在下试斩,  但是在他的允许下,在下有亲眼看到刀身:真是好家伙,刃文看起来非常华丽,  光用看的,那种感觉就跟一般机器打的刀完全不一样。)  但是根据刀主的说法,他认为名刀反而更不好用。     名刀本身只是因为“超凡的美术价值”而被视为珍宝,  事实上好不好砍?见仁见智。  那位刀主当年高龄退休之前就是负责“鉴定、买卖、修复刀剑”的人,  根据他的说法,被收藏家视为珍宝的“村正”(真品平均价格约一千两百万),  斩击能力反倒不如一把两百万(以古刀剑而言很便宜)的杂牌武士刀。  当天他还拿了一把已经没有“名刀”价值的国纲给在下试斩,  (没有名刀价值:曾经由门外汉磨过,结果整个刀身美感破坏殆尽,  原本值一千八百万的刀,这样一磨之后“连两百万都不见得有人愿意买”,  不过依据他的说法,这把刀只是“失去美感”,在强度、锐利度上并未受损。)  为了求试验结果正确,在下还特别把刀柄等部分加重、  让这把“国纲”的重量跟之前试验时的用刀相符,  结果同一个人试验、同样的重量、类似厚度成分的原木,  一刀砍下,原木只缺了一小块(讲夸张一点:拿手牌小刀削大概也削得下来),  刀锋变钝,而且砍下时反作用力极大、在下的手在那之后痛了两天、连拿笔都成问题,  比起之前在下用一般刀砍出来的结果,真有天壤之别。  (一般刀试砍的结果:原木茶几桌角被砍飞一块,  砍完之后在下的手很麻,但是第二天就没事了。)  从过去到现在,在下一直不认为武士刀“烂”,  只是在下反对对武士刀的无限制歌颂神话。  武士刀本身很锋利、具有惊人的韧性,这都是在下不否认的,  在下只否认一点:武士刀绝非“实战中的万能神兵”,而是一种“观用兵器”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5-4-11 11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~~~~剑兄~~~~
这篇东西~~~偏颇~~~
看看就算~~千万别信~~~~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5-4-11 14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
http://www.djqz.cn/

是一篇 恨屋及乌的 妄自菲薄的文章 不客观很搞笑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5-4-11 16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
http://www.gecbbs.cn/

好笑!!!
野田黄雀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05-4-11 16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5-4-11 16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嘿嘿~~~
楼上这话差异~~~~翻翻老贴再来~~~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无聊
    2014-9-9 17:31
  • 签到天数: 8 天

    [LV.3]偶尔看看II

    发表于 2005-4-11 1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http://www.zdxz.com.cn/

    又是那种不客观的文章,可能作者自己没有好刀,做不出好刀,或许连好刀都没见过。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1 1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不是很客观,有些地方有主观臆造的嫌疑。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1 18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寒剑兄的文章中也提到日本武士刀保养麻烦,这是众所周知的。。。。

    客观一点说,日本武士刀也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典型的代表。
    实用性应该说还不错。。。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13-6-26 16:44
  • 签到天数: 1 天

    [LV.1]初来乍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2 08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完了,去年有位大侠豁出一把古刀做的测试算是白瞎了!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2 11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http://www.ahehome.cn/

    Originally posted by 不能够 at 2005-4-12 08:06 AM:
    完了,去年有位大侠豁出一把古刀做的测试算是白瞎了!


    嗯  有道理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2 19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http://www.yyxfm.com.cn/

    日本刀的保养是比较复杂,但我认为在保养的过程中也一种乐趣在里面。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2 21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“有经验的人在斩击时会避开人体的骨头,但是乱战中,  根本没有那个时间让使用者考虑“我这刀下去会不会砍到骨头”。  
    如果是砍干骨头是不合适的,但是实战里对手有血有肉,骨头也相对较软, 时机和手法对的话双手持刀绝对可以砍断。

    “楠木正行、朝仓敏景两人也都说过“与其花大钱买武士刀,  不如买长枪(或便宜的武器)比较实在”
    战场作战是群体合作作战,一般来说长兵要比短兵适用。 他们两个说的也是战场上的情况。

    “结果同一个人试验、同样的重量、类似厚度成分的原木,  一刀砍下,原木只缺了一小块(讲夸张一点:拿手牌小刀削大概也削得下来),  刀锋变钝,而且砍下时反作用力极大、在下的手在那之后痛了两天”
    这把刀的设计不是砍木头的。也不排除原作者夸大的因素 (哪个藏家舍的让别人这么做)。


    武士刀绝非“实战中的万能神兵”,只不过是一种“实战中不错的兵器” :)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3 16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要说日本刀造价高到是真的,说不好用怕不对,双手使用比单手要难,无论身法步法都难,但杀伤力大,在冷兵时代已是极致的武器,万能的兵器是没有的。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3 17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你們去看看歐冶的試斬就明白了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3 20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噗~~~~~~~~~~~

    一口热茶喷在显示器上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3 20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http://www.szsuna.net.cn/

    Originally posted by 心虚道人 at 2005-4-13 08:41 PM:
    一口热茶喷在显示器上

    显示屏怎么样?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发表于 2005-4-13 21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其实最好的武器不是刀和枪,是毒药,毒翻麻翻更省事。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18-5-30 22:30
  • 签到天数: 5 天

    [LV.2]偶尔看看I

    发表于 2008-7-1 11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太刀的杀伤力并不是砍,而是砍到物体之后往回拉的这个动作,而刀刃的弧度又很适合这么做,加上重量因素很容易把被攻击物体“划拉”断。还有LZ提到的刀身、刀柄受力问题,其实太刀劈砍后产生的反作用力是靠使用者的手腕来缓冲掉的。
      在实战里面经常要换刀,部分原因是血顺着刀身流下,浸透刀柄的裹布导致滑手。这个是最常出现的情况。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   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