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 
 
 
 
查看: 2016|回复: 7

转贴:汉代铁剑的技术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6 15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转一点汉剑的锻造技术资料,不知道有没有人贴过。

汉代铁剑的完*技术
原转者:碧血汗青


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焰烟,
红光紫气俱赫然。
良工锻炼凡几年,
铸得宝剑名龙泉。

与青铜剑采用铸造工艺不同,完*铁剑的基本工艺是锻打。锻打不仅是起加工成型的作用,而且反复锻打能使组织致密、成份均匀、夹杂物减少并细化,因而提高钢铁的质量。

但自铁剑以代铜剑,制剑由铸造改而为锻打以后,古籍中谈到铁剑完*,仍常锻、铸不分,时相混用,前引唐诗即是一例。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古人不懂技术,另一方面也由于古人写诗作文,讲究音韵谐和,“铸剑术”总较“锻剑术”说来顺口,故明明是讲铁剑,也经常用“铸”字。这是今人需要鉴别的。

乌获奋椎、良工锻炼

自50年代以来,冶金史研究者用科学方法陆续检测了一些出土的铁剑实物,从而了解到汉代铁剑完*技术的具体情况。

(一)以块炼铁直接锻制 古代最早由人工冶炼获得的铁料是块炼铁,它是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下,由铁矿石固态还原获得的铁块,含有大量脉石渣子,需通过锻打挤出。而在锻打之前,疏松多孔,因此又被称为海绵铁。

以块炼铁直接锻打成器,是中国古代完*铁剑的最初方法。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大墓所出西周晚期的铜柄铁剑,即以块炼铁锻制而成。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战国末年铁剑中了避孕药以这种方法制成的。至汉代,民间一些质次价低的铁剑,可能仍如此完*。

(二)以块炼铁渗碳锻制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钢件是块炼渗碳钢,它以块炼铁为原料,在炭火中长时间加热,表面渗碳,再经锻打而成。东周时期已用块炼铁渗碳锻制钢剑。湖南益阳赫山庙出土战国早期铁剑,即为块炼钢制品。燕下都出土战国末年铁剑中有一柄残剑(M44:100),经检测是用块炼铁渗碳制成的低碳钢件,完*方法为:将块炼铁渗碳后对折,然后多层叠在一起(没有固定的折叠方向),有的对折后按同样方向堆叠,有的则对接起来)锻打成形,最后经过淬火。锻打次数较少,钢件断面上高碳和低碳分层显著,可以看到折叠的层次。

西汉时期,制剑主要沿用这种方法。满城刘胜墓出土的一件长剑(1:5105)和一件短剑(1:4219),经检测都是以块炼铁渗碳后折叠锻打而成,所用原料和渗碳方法与燕下都钢剑相同,但钢的质量有很大提高,表现为非金属夹杂物减少,细化,断面上高碳和低碳的层次增多,而每层的厚度减小,碳含量的差别减小,组织比较均匀。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加热折叠锻打的次数。最后,两剑的刃部都进行了淬火。

(三)以炒钢或熟铁锻制 至迟在西汉后期,出现了用生铁炼钢的“炒钢”技术。它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状态,在熔池中加以搅拌(古董人称为“炒”),借助于空气中的氧把生铁所含的碳氧化掉,从而成为钢或熟铁:前者是有控制地把生铁炒炼到需要的含碳量,即钢(一般为中碳钢或高碳钢);后者是不加控制地“一炒到底”,含碳量极低。炒钢产品的成分均匀,夹杂物一般比较细小,分布也比较均匀,质量优于块炼渗碳钢。而且,当时生铁冶炼已达到较高水平,炒钢以丰富的生铁为原料,产量和效率都较高,能够满足社会的广泛需要。于是,熟铁或炒钢便成为制剑的新材料;或者以熟铁为原料,经过渗碳叠打钢剑(方法与以块炼铁渗碳锻制相似);或者以炒钢为原料,反复加热折叠锻打成剑。

以炒钢产品完*刀剑晨东汉时期已经普及。1978年江苏徐州铜山东汉墓出土一件铁剑,经检测,是用含碳量较高的炒钢为原料经多次加热叠打制成。1974年山东苍山东汉墓出土一件一环**刀,经检测分析,也是用炒钢为原料反复折叠锻打而成。东汉晚期著作《太平经》卷七二《不用大言无效诀》谓:

使工师击冶石,求其中铁,烧治之使成水,乃后使良工万锻之,乃成莫邪。

据分析,这段话讲的就是以炒钢产吕制剑。因为把铁矿石烧冶成水,当然只能是生铁水,在锻打之前一定要炒成钢或熟铁才行,否则生铁就不能锻,更不用说“万锻”了。这是一个从矿石炼出铁水,再炒成钢或熟铁,最后锻成剑的比较完整的**。

(四)以铸铁脱碳钢锻制 铸铁脱碳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生铁炼钢方法,它是将白口生铁铸件在固态进行脱碳退火,从而和得至高碳钢、中碳钢和低碳钢。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掌握时间和有控制地脱碳,由于生铁中多余的碳被氧化成气体跑掉,从而成为全钢组织。而且基本不析出石墨或只析出很少的石墨。铸铁脱碳钢保留了生铁夹杂物少的优点,组织均匀,质地纯将。目前所知最早的铸铁脱碳钢件是河北满城刘胜墓了土的六件铁镞。刘胜死于公元前113年,可知这种炼钢方法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末叶已经出现。

汉代的铸铁脱碳钢器物是用两种方法制成的。一种是以生铁铸造成坯,然后脱碳成钢,再予简单加工,如加热弯折,对刃部进行局部渗碳、锻打等。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,如河南渑池了土汉魏窖藏铁器中的钢斧、郑州东史马出土东汉铁剪等。另一种方法是将生铁铸造成薄板状,然后脱碳得到成形式形钢材,将钢材经过反复加热锻打,器物。刀剑等兵器,皆如此完*。

过去在郑州古荥镇、南阳瓦房庄、鲁山望城岗等汉代冶铁遗址中曾出土地大量形铸铁板,就都是已经脱碳的钢材。目前也发现了用铸铁脱碳钢锻造成的刀剑,如北京大葆台西汉墓中出土的一件环首铁刀,河南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铁剑。

精而炼之、至于百辟

以上所述,为汉代铁剑的一般完*技术。两汉时期,一些优质刀剑的完*还采用了几项先进特出的工艺。


(一)局部淬火工艺 钢剑淬火工艺出现于战国时期。经检测,燕下都战国末年钢剑曾经加热至摄氏九百度以上进行淬火,这是已知中国古代最早的淬火钢器。西汉时又发展产生了只将刀剑刃部进行淬 火的新工艺。满城刘胜墓出土的一件错金书刀(1:5197)和两件钢剑(1:5105、1:4249)都只在刃部观察至淬火马氏体组织。由于刃部经过淬火,因而具有很高的硬度,极其锋利。而刀剑的脊部因未经淬火,硬度较低,保持了较好的韧性,不易断折。《汉书·王褒传》说:“巧冶铸干将之补,清水淬其锋。”正与实物相合。

(二)表面渗碳工艺 满城刘胜墓出土的错金书刀(1:5197),经检测是经块炼铁为原料,经渗碳、叠打制成的低碳钢件。它在锻打成型并经磨制以后,又进行了表面渗碳,从而使刀的表层组织含碳较高,更加坚硬。同墓所出一件钢剑(1:5105)经检测也经过表面渗碳,表层碳含量在百分之零点六以上,高于心部高碳层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零点六的含碳量。

(三)百炼钢工艺 1978年江苏徐州铜山所出东汉钢剑,茎部有隶书错金铭文一行:

建初二年(公元77年)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□□□孙剑□

1974年山东苍山所出东汉钢刀的刀身上也有一行错金隶书铭文:

永初六(112年)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

前已说及,这两件刀剑都是炒钢为原料,经过反复加热折叠锻打而成。那么,铭文中的“五十湅”和“卅湅”是什么意思呢?

检测发现,“永初卅炼刀中硅酸夹杂物有明显分层,如以位于同一平面的连续或间断的夹杂物作为一层的标志,由三个观察者(其中二人事先不知道卅炼钢及测量目的),在100倍显微镜下,整个断面观察至的层数分别平均为31层、31层弱、及25层。”建初剑的剑身样品断面也有因组织与成分差异而出现的分层现象,金相观察至的分层数目近60层(图一一五)。这种现象是将钢材的湅数接近,所以冶金史研究者都推测,刀剑铭文中的湅数可能就是指叠打后的层数,或用同一种钢料反复折叠锻打,或用数层成分略不有同的原料叠打,然后加热折叠再锻,反复多次。

最近,孙机先生撰文指出,钢铁刀剑铭文中的“湅”当为“氵柬攵”之省。《说文》:“
氵柬攵,辟氵柬攵 铁也”。辟氵柬攵,意谓“取精铁折叠锻之”,又单称“辟”。以前杨宽先生也曾指出,“辟”是“襞”的假借字,就是襞积折叠而加以锻打的意思。这些看法与冶金史学者对实物观察分析正相吻合。

如说周知,增加加热折叠锻打的次数(与叠打后的层数成正比),能够提高钢铁刀剑的质量。王充《论衡·率性》说:

试取东下直一金之剑,更熟锻炼,足其火,齐其铦,犹千金之剑也。

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因此,刀剑铭文中的湅数,不是简单的层数概念,而应是代表了一定的工艺质量标准的。

从战国至汉代,刀剑加热叠锻次数的增加经历了一个明显的**。燕下都战国末年钢剑的叠锻交数极少,刘胜墓西汉钢剑有显著增加,因而剑的质量有很大提高。至东汉建妆五十湅剑和永初三十湅刀,加热叠锻的资料又有较大增加,刀剑的质量也随之进一步提高,这显然是加工工艺发展的结果。

东汉晚期以后,氵柬攵 ( 湅)字多俗写作鍊、煉(两字后都简化为炼)。当时,文献记载中出现了鍊数更多,以至“百鍊”、“百辟”的刀剑。如梁陶弘景《刀剑录》记:蜀主刘备曾令名匠蒲元造刀,刃口刻“七十二鍊”。曹操《内诫令》称:“往岁作百辟刀五枚,吾闻百鍊利器,辟不祥,摄伏奸宄者也。”曹丕《典论》称:建发二十四年,造“百辟宝剑”,并撰文曰:‘选兹良金,命彼国工,精而鍊之,至于百辟”。《晋书·载记》记载:十六国时,大夏之主赫连勃勃造“百鍊钢刀”。

目前,研究者对于“百鍊”、“百辟”究竟是实指加热叠锻的规格,抑或是虚浮的夸张之词,尚未取得一致意见。但不管怎样,它都表示了加热折叠锻打的次数之多之繁,因此后世常以“百鍊”来形容加工的繁复和产品的精良,而今人也就沿用“百鍊钢”一词来通过繁复的加热折叠 锻打以完*优质钢剑或钢刀的工艺,诸如三十湅、五十湅甚至甚或更多。

以前,有的研究者将“百鍊钢”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炼钢方法,不很妥当。如果以块炼铁渗碳锻制器物,锻打的加工**同时也是炼制成钢的**,因为块炼铁之成为块炼渗碳钢,本需经一定程度的锻打。但东汉时期的百鍊钢刀剑已发展为以炒钢作原料,繁复的锻打只起加工成型和提高质量的作用。因此我们觉得,将“百鍊钢”视为完*刀剑的加工工艺更加恰当(目前发现的百鍊钢制品都是刀剑)。

也有的研究者提出将“百鍊钢”改称“辟鍊钢”,恐也不妥。因为辟鍊(即折叠锻打)是完*钢铁刀剑的基本工艺,即使普通的钢刀钢剑,也须经叠锻而成,只是叠锻的次数少数派,所以质量次,燕下都钢剑是个明证。至于建初五十湅剑和永初三十湅刀,其叠锻的次数之多,可谓达到了相当繁复的程度。这样一种繁复叠锻的工艺,称之为“百鍊钢”,以区别于一般的折叠锻打,仍是合适的。

相剑术和相剑经

两汉时期,以鉴别剑刀优劣为务的相剑术依然流行。而随铁剑取代铜剑,相剑术的内容也由早期的相铜剑转而为相铁剑。

《汉书·艺文志·数术》载有“《相宝剑刀》二十卷”,当是有关相剑术的著作,这也是仅见记载的相剑术之书,可惜久已失传。

1972-1974年间,甘肃居延考古队在额济纳河流域(今属内蒙古)调查发掘了肩水金关、甲渠候官(破城子)和甲渠塞四燧三处汉代屯戍遗址,出土汉简近二万枚。其中,在破城子出土的简牍中,有六枚简(编号为EPT40:202-207)前后相属,文义基本连贯,内容是关于鉴别剑刀的优劣,很可是《相宝剑刀》一类古书的残简。其释文如下:

●欲知剑利善,故器者起拔之视之身中无推处者故器也=视欲知利善者必视之身中有黑两桁不绝者

其逢如不见视白坚未至逢三分所而绝此天下利善剑也=又视之身中生如黍粟状利剑也加以善。

●欲知币剑以不报者及新器者之日中骍视白坚随逢上=者及推处白黑坚分明者及无文纵有。
文而在坚中者及云气相遂皆币合人剑也刀与剑同等●=右善剑四事●右币剑六事

●利善剑文县薄文者保双蛇文皆可带羽圭中文者皆可=剑谅者利善强者表恶弱则利奈何

●恶新器剑文斗鸡征蛇文者粗者及皆凶不利者●右币=剑文四事

通读释文,能够大略看出,六简所记都是由器身外观(包括剑纹)来辨别善剑或币(弊)剑的标准,明白易解者“又视之身中生如黍粟状,利剑也”(第2简)。这大概就是著录相剑术士之言而成的相剑经,如同相马有相马经、相牛有相牛经一般。

东汉桓谭云:“君大素晓习万剑之名,凡器但遥观而知,不须手持熟察。言能观千剑,则晓知之。”君大当为汉时善相剑者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6 21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
http://www.jyyes.cn/

学习了!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7 00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其实在汉代就有“百炼钢”了!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7 19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7 1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
http://www.mmabb.cn/

不错,谢谢楼主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10 10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10 11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
不错的文章。。。。。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6-1-10 15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   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